別讓行銷成為
負面廣告
餐飲業競爭白熱化,每個老闆都絞盡腦汁想要網羅更多客戶,在行銷上花了很多錢也上了很多課,業績卻沒有明顯提升。如果今天賣的是豪宅名車,可以砸大錢做廣告,一個客戶光顧就可以回收所有行銷投資,但餐飲業不同於一般行業,賺的是細水長流之微利,就算行銷帶來一位客戶,可能只帶來幾百元甚至幾十元的利潤,連廣告費都不夠付,所以一定要理解餐飲行銷觀念,方能有效提升營利。
行銷 ≠ 找客戶
前兩年,很多老闆瘋狂地去學如何在FB上吸引粉絲,導致很多餐飲企業玩命似的吸粉,不惜成本地吸粉,像被洗腦了,覺得粉絲 都是錢,可是最後也沒見著錢 ……
要記得我們不是要吸引粉絲,而是想吸引顧客上門消費,但是把「吸錢」的事做成了「吸人」的事,所以人多了、粉絲多了,錢也花了,但營業額卻沒提升。
為什麼?因為很多老闆一想到盈利最常見的思路就是:想賺錢就要有營業額,想有營業額就要有顧客,顧客從哪裡來?那就是吸引來的。怎麼吸引,那種行銷有用?那就是所謂的 暴力行銷 — 打折。
客人是上門了,但因為很多餐廳只把注意力放在吸客,卻沒有看見如何「集客」和「留客」,沒有後續配套措施,顧客只來一次,打折只是打到自己骨折。
集客才能有下一次消費
含辛茹苦的使顧客上門,一定要想辦法留下聯絡資訊,才能有後續互動。不要僅在吸客 時捨得打折,要讓顧客掃碼加入LINE@群組, 或是成為 FB 官網粉絲,就贈送折價卷或是商品招待卷,將單向式傳播轉變為互動式交流,與顧客有保持連絡的平台。
記得,創造一位新客的成本是維繫一位老 客的 6 倍,一定要讓他第一次來後能留下互動訊息,所以贈品要有誠意。
留客才是致勝關鍵
很多商家官網是有許多粉絲,然而內容卻疏於維護,只定期丟出一些新菜上市或又是哪個明星來吃、哪個媒體節目來採訪,盡是一些對消費者的垃圾訊息,更多經營者自己都很久沒上網去更新,久而久之顧客就會以「退群」來回應。想要留客一定要利他,定期推出一些消費者感興趣之主題,如果能創造一些互動型樂趣主題,更能引起廣大迴響,留住顧客讓他們再次造訪。
舉例在九月開學季,大家都知道是傳統淡季,父母要繳學費,學生要付房租,大家暑假吃喝玩樂又花了很多錢,自然就節制開銷。這時如果能在官網推出令人暖心之策略,會帶給人對品牌好印象,使人願意關注店家官網,更 有機會讓顧客再次造訪。範例如下圖:
行銷是兩面刃
要清楚餐飲業本質還是優質產品與服務,這些年我看到很多老闆非常熱衷行銷課程,也很願意把錢花在廣告上,滿腦子只想找客戶。 卻捨不得在食材上投資,不注重在員工福利上 下功夫。門庭若市卻缺失一堆,服務不好、餐 點不佳,弄得負評連連,要知道1 個負評要 12 個正評才能蓋過,沒有具備實力,行銷就會變成負面廣告,越多人來下場越慘 !
行銷最重要是解決價值感
什麼叫價值感?30 塊錢的原料,加上服 務、廚藝、高顏值等,100 塊顧客也願意買, 70 塊錢買的就是附加價值,是通過環境、氣氛、服務這些體現出來的。
但是為什麼有的人利潤比較大?是因為它的成本低,價格高。但為什麼很多人不敢漲價,或者價格不敢定高了,還要打折?就是怕顧客不願買單。顧客為什麼不買單?還是價值感太低。
我們首先看這三個字 – 價值感。「價」指的是誰?指餐飲老闆。最後一個「感」字,是感覺,指的是顧客。
能不能把產品的價格賣上去,就看顧客感覺值不值。所以價格和感覺值不值就變成了顧客與我們的關係。行銷也正是要解決中間這個「值」的問題,如果你做到了「值」,價值感比較高,就可以賺到錢。
結論:行銷是一種生活方式
行銷不是叫人來做廣告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,在每一個環節使顧客留下深刻記憶點,「一直記得」才是有效行銷。高性價比的餐點,以客為尊的服務,溫暖人心的活動,都會令人「記憶深刻」。想到鼎泰豐就是嚴謹標準,想到王品就是服務到位,想到麥當勞就是安全衛生,想到讀者您的品牌會是什麼?